原生態純天然野生松茸,有著“民間圣果”之稱的桑葚,還有農家飼養的雞蛋、鴨蛋,寬甸山區特產大榛子、板栗……6月21日,在鮮花競相綻放的寬甸滿族自治縣下露河朝鮮族鄉花韻谷生態園,丹東土特產琳瑯滿目。
寬甸,“九山半水半分田”,山多地少成為制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瓶頸。受自然地理條件影響,大山深處的一些鄉鎮,交通落后,出產的農產品常常被“賤賣”。2018年12月,國務院印發深入開展消費扶貧、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,為寬甸打開了新的發展思路。
“消費是拉動經濟的‘三駕馬車’之一,消費扶貧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、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‘砝碼’?!辈稍L中,寬甸扶貧辦工作人員介紹說,為了讓山區產品有新的出路,寬甸積極創新扶貧方式,把黨建引領、智力支撐、品牌共建、平臺推動作為開展消費扶貧工作的主要途徑,形成了“政府推動、企業主導、協會引領、品牌帶動、全社會共同參與”的電商扶貧發展格局,以“滿鄉印象”“品味寬甸”“牛毛塢電商聯盟”等電商企業為牽引,建立2個電商扶貧示范村、15個鄉鎮電商扶貧服務站,179個行政村、204個服務點的農村電商網格化服務體系,助力農產品走出大山,走向全國。
依托電商?助農產品打開銷路
電商,是撬動消費扶貧最有力的武器。寬甸依托互聯網和新零售產業,優化整合縣域資源,推動縣域電商隊伍建設、平臺建設、服務網絡建設(倉儲、物流、服務點)和品牌建設,圍繞一縣一業、一村一品產業格局和寬甸山水文化、滿族文化、邊境文化,創建“品味寬甸”區域公共扶貧品牌,構建寬甸農產品、工業產品、農業服務等三農服務便捷網絡,讓扶貧產業和集體經濟成為縣域產業發展的示范,提高脫貧致富質量,推動鄉村振興。
“活了大半輩子才知道,山貨不用背到集市上也能賣出去,通過一張看不見的網絡,就能賣到很遠的地方?!迸C珘]鎮牛毛塢村村民扈明東高興地說,他家的蜂蜜通過互聯網,不僅賣得快,價格也比集市上可觀多了,每年能增加10多萬元的收入。
為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,不斷增加群眾收入,寬甸立足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的優勢,建立和完善返貧防控工作機制,突出產業發展和消費扶貧,不斷夯實完善電商扶貧服務體系。目前,建設完成全縣農產品和工業品實體展示中心300平方米、倉儲中心500平方米、電商創業中心50平方米和物流配送中心200平方米;優化整合郵政運輸服務,依托寬甸服務中心和各村204個服務點,建成縣域內外互聯互通的運輸網絡體系和服務體系。圍繞“一縣一業”和“一村一品”,因地制宜發展規?;兀w產業)和康養庭院經濟(貧困戶在房前屋后發展養老休閑庭院產業)兩種產業模式,先后整合資金5000多萬元,建設了藍莓、不老莓、軟棗、草莓等品控基地5000畝,整合資金1000萬元,建設了扶貧產業和集體經濟產業的品控扶貧基地。
網上售賣,為農產品與消費者之間搭建了橋梁,打破了地域的限制,讓更多的人通過消費助力脫貧攻堅。據統計,2017—2019年,通過電商扶貧服務體系,寬甸共幫助貧困村民和合作社銷售雞鴨蛋、山野菜、板栗、藍莓等農產品近500萬元,人均增收500—2000元;工業產品下行累計銷售額可達1000萬余元;“滿鄉印象”“品味寬甸”與23家農村合作社達成合作,覆蓋貧困戶1230戶,帶動3650名貧困戶脫貧,實現年銷售交易額780余萬元。
舉辦系列活動 把農產品變商品
隨著農產品進入豐產期、盛產期,“賣得出、賣得好、賣得快”的壓力越來越大。消費扶貧行動能迅速拓寬銷售渠道,讓扶貧產業對接大市場,推動貧困群眾將“產品變商品”,把“收成變收入”。為此,寬甸每年都會以鄉鎮為單位舉辦系列消費扶貧活動,扶持壯大扶貧產業,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,幫助貧困群眾持續增收、扶貧產業持續發展。
桃花節、楓葉旅游節、油菜花觀賞節、冰雪節、河口品桃大會、下露河朝鮮族鄉農樂節……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上,農產品得到展示,消費扶貧氛圍濃厚。獲得有機認證的下露河冷水大米,通過節慶活動,更加得到消費者認可。馬架子村7組村民姜忠國介紹說,過去,冷水大米1斤連兩元錢都賣不上,現在舉辦農樂節,很多游客品嘗后,都要帶走百八十斤大米,米價也賣到每公斤16元,而且很快就銷售一空。
去年以來,寬甸開展“鴨綠江畔·約惠寬甸”消費嘉年華活動,通過發放惠民消費券、舉辦車展、寬甸特色產品展等形式,結合商家打折、讓利活動,鼓勵和刺激消費;寬甸參加遼寧日報、抖音聯合舉辦的《北國助農,“益”起奔小康》電商直播助農活動,推介鴨綠江冷水鯉魚、藍莓鮮果、松茸、板栗、泡菜、松子等十余種特色農產品。據不完全統計,寬甸已組織或參加展銷24次,組織直播帶貨15場,簽訂穩定銷售訂單135個,有效推動了本地區農產品消費工作,充分發揮了消費扶貧減貧帶貧作用。自寬甸電商扶貧平臺運營以來,大榛子、板栗、松子、軟棗獼猴桃、繭蛹、鴨蛋、香菇、山野菜等特色產品均取得良好收益。通過“滿鄉印象”品牌,積極對接線下銷售渠道,在遼寧農產品展洽會、國家一鄉一品博覽會等活動中,幫助步達遠、古樓子、八河川、灌水等鄉鎮農戶及合作社銷售大榛子、咸鴨蛋、鮮香菇、繭蛹等特色農產品,累計銷售鮮榛子3噸、咸鴨蛋25000枚、鮮香菇6噸,累計銷售額16.3萬元。
創立品牌 讓農產品行銷全國
如今,“品味寬甸”、“滿鄉印象”,均已成為寬甸電商消費扶貧品牌。自滿鄉印象正式上線運營,先后入駐京東、淘寶等第三方平臺,并搭建了滿鄉印象商城,共開發自主品牌產品10余種,簽約農村合作社16家,策劃了“濃情端午、吉禮相送”、“江畔桃園·結義”、“不忘初心助力扶貧——寬甸特產沈陽行”等活動。此外,完成了阮老壽鄉藍莓鮮果、藍莓酒、藍莓蜂蜜、藍莓干、蛙子溝鴨蛋、牛毛塢香菇、臺溝草莓、干溝雞、百家扶貧蛋等20多個扶貧產品開發、品牌設計及市場投放,“寬甸石柱參”“河口燕紅桃”“寬甸大軟棗”等一批農特產品電商品牌相繼涌現,“寬甸鴨綠江冷水魚”成功納入京東自營品牌,寬甸本地蜂蜜、食用菌、特色水果、山珍、有機大米、淡水魚等農產品通過電商平臺走出大山,銷往全國各地。實習生 欒欣寧 記者 唐莉
?
?